美国大企业有影响力,但被煽动起来的民意有更大的影响力。近日纽约时报发表《这是一种“战争行为”:解码美国对华芯片封锁行动》(下称《解码》)的长文。文章标题惊人,内容耸动,是一篇鼓吹对华强硬的“雄文”。据说在美国社交媒体引起广泛转发和讨论,兰德等智库交口称赞,其中为美国政界服务的智库昆西研究所联合创始人杰克·维尔纳的评语颇有代表性:这是我读过对中国芯片封锁的最佳报告,它从技术切入了问题的实质——美国告诉中国要么接受失败,要么开战。该文也被业外媒体搬运到国内,引发强烈反响,中美芯片战争论充斥全网。派生出两种观点,一是最激烈制裁将至;二是要以强硬针对强硬。业外媒体发挥想象力做出过度解读尚可原谅,但如果业内也这么想就落入BIS们的陷阱。纽约时报这篇文章与其说是采访报道,不如说是洗稿兼BIS公关稿。该文作者ALEX W. PALMER曾经在北京大学留学,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话题的写手,涉及非常多的领域。此前影响力最大的文章是发表于GQ的长文《中国艺术品大劫案》,一度被拍成电影,引发中外收藏界的巨大敌意。最近一篇文章是《TikTok的成功与宿命:夹在中美之间的时代产物》,现在又涉足半导体领域,显然写半导体属玩票性质,但玩出了花样。《解码》是一篇夹心糖式的文章,开头与结尾来自对BIS的采访,文章主体内容则搬运于智库CSIS的长篇报告《中国发动微芯片技术战的新战略》(简称《战略》),由这份报告支撑起全文的专业性。然后技巧性地借《战略》作者之口将该报告的内容讲出来完成搬运工作。“战争”的标题即脱胎于该报告的文首部分,诸多金句如“特朗普政府针对的是企业,拜登政府打击的是行业”,“我们不仅不会允许中国在技术上取得任何进展,我们还将积极扭转他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也是出自《战略》。但《解码》与《战略》核心观点完全相左,《战略》认为美国对华制裁的框架已经有效确立,已经与中国拉开足够多的安全差距,而《解码》则借BIS之口深深担忧中国半导体会突破封锁,“让BIS对抗整个中国政府恐怕是不公平的。它的行动速度如何赶得上对方呢?BIS怎么可能像中国那样关注芯片,并为此投入那么多资金呢?”“我们的目标是能阻止多少算多少。”作者担忧中国突破制裁的落脚点是为BIS争取经费,文章开头就毫不掩饰:“BIS规模很小,是美国商务部的13个局之一,也是资金规模最小的联邦部门:2022年的预算略高于1.4亿美元,约为一个爱国者防空导弹成本的八分之一。该局雇用了大约350名特工和官员,他们共同监控世界各地在进行的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交易。”至此,BIS和《解码》的意图一目了然,就是为了渲染集体恐慌,动员美国对华展开更严厉的制裁,让中美半导体之争演化为战争而非竞争。打得越激烈,越要加强监视中国,BIS们就能得到更多财政拨款。部分美国精英喜欢将中美半导体之争以战争为名,最近一位历史学者撰写中美半导体之争的畅销书就叫《芯片战争》,作者也因此成为美国国会质询、媒体采访的半导体问题的热门人物。这种舆论操弄也有影响中国民意的强烈意图,越是露骨,越是耸动,越能激起中国民意反弹,现实也正是如此。此时假如中国自乱阵脚,主动触发真正的芯片“战争”,对美国脱钩派那就再好不过。向对手施加压力,让对手主动出击,从对立面促成战略目的,落入“预言自我实现”的陷阱,是美国历来常用的招数。 02.“盟友”的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