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英寸线、3英寸线国内第一家单位:北京东光电工厂
20世纪70年代初,各地涌现筹建集成电路工厂的热潮,前后有40多家工厂在北京、上海、西安、天津、苏州、常州、天水等地建成,初步搭建了我国半导体工业“研发+生产”的体系。1977年7月,全国30位“科技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被称为半导体学界灵魂人物的王守武发言说:“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此时我国的芯片产业,虽然技术和产量都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落后的不多。然而到80年代,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开始越拉越大。▲中美研制各种集成度IC(集成电路)时间差距表
因缺乏总体规划,不少企业“急功近利”,只讲生产不重消化,缺乏资金保障,再加上管理不善,产品难找销路,没有足够利润来支撑研发,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又多是落后淘汰的二手货,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些原本发展得比较好的国有集成电路厂家,也开始经营困难,严重亏损,产品失去世界级竞争力。为了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国家部委先后组织1986年的“531战略”、1990年的“908工程”、1995年的“909工程”,试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追赶。燕东微的前身燕东微电子联合公司,便是在“531战略”期间组建而成的。当时因资金短缺,花了5年才把净化车间建好,又用5年时间引进新的4英寸生产线设备,直到1996年才竣工验收。彼时其生产线已然落后。这不止是燕东微遇到的困境。投资金额不足且分散、低水平重复引进、重复建设过多、引进的技术不够先进等“通病”,导致许多芯片工厂的技术引进即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908”工程仅经费审批就花了2年,引进生产线又花了3年,加上建厂的2年,华晶6英寸生产线真正建成投产已是1997年,月产能只有800片,规划时与世界同步、建成时已落后国际主流技术4代以上,投产当年即亏损2.4亿元。后来在美籍华人张汝京的协助下,改造后的742厂于1999年5月达到盈亏平衡,“908工程”项目才验收。“909工程”期间,国家明确要求各部委缩短项目审批时间,简化审批程序,中央拨款专款专用,即刻到位。由上海华虹集团与日本NEC公司合资组建成立的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没有重蹈覆辙,1997年7月开建8英寸生产线,1999年2月完工,2000年就取得了30亿元销售额,5.16亿元的利润。▲国际&中国IC芯片生产线发展简史
三大工程都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留下了成果。主要承担了“908”工程的无锡742厂,20世纪末通过引入外资和管理团队,打造了完整产业链,发展为今天的无锡华润微。华润微于2020年2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最新市值748亿元。“909”工程主体承担单位华虹微电子,已经发展成今天的华虹集团。华虹集团旗下华虹宏力先是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今年11月其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受理,最新市值374亿港元。如今,燕东微也迎来了上市的高光时刻。▲2019年~2022年上半年燕东微营收及净利润变化
相比之下,2022年上半年,华虹宏力营收为81.58亿元,华润微营收为51.46亿元,士兰微营收为41.85亿元。招股书预测,燕东微今年营收在21.8~22.8亿元之间,同比增长7.14%~12.06%;归母净利润在5.56~5.9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1%~8.09%。燕东微的研发费用率在2020年走高,之后连年下滑,已趋近行业平均值。截至2022年6月30日,燕东微拥有1835名员工,其中有379名研发及技术人员,占比20.65%;拥有280项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5项。根据招股书,燕东微的主营业务分两类:(1)产品与方案;(2)制造与服务。在产品与方案业务方面,燕东微数字三极管产品年出货量达20亿只以上,ECM前置放大器年出货量达20亿只以上,浪涌保护器件年出货量超55亿只,高频器件年出货量达4000万只以上。在特种集成电路及器件应用领域,燕东微是国内最早从事特种光电、特种分立器件、特种CMOS逻辑电路、特种电源管理电路和特种混合集成电路研制的企业之一。▲燕东微主营业务毛利率按产品类别构成情况
近年来支撑营收增长中的特种集成电路及器件业务,毛利率始终维持在60%以上;晶圆制造业务的毛利率去年由负转正,带动整体毛利率增长。在制造与服务业务方面,燕东微自设立起开始筹建4英寸晶圆生产线,2008年6英寸晶圆生产线量产,2018年开建8英寸晶圆生产线,同年6英寸生产线扩产并开始对外提供晶圆代工服务。截至2022年6月,燕东微拥有6英寸晶圆制造产能达6.5万片/月,8英寸晶圆制造产能达4.5万片/月。其8英寸晶圆制造能力覆盖90nm及以上工艺节点,并已启动基于成套国产装备的特色工艺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节点为65nm。由表可见,燕东微的6英寸、8英寸晶圆生产线以对外提供代工服务为主,以自用为辅。报告期内,燕东微6英寸晶圆代工销量分别为21.37万片、33.37万片、52.60万片、26.61万片,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8英寸代工销量分别为1.97万片、29.43万片、20.90万片。因燕东微MOS工艺平台的覆盖范围较华润微、士兰微、华虹半导体小,屏蔽栅MOS和超级结MOS工艺平台仍在小批量试生产过程中,而上述对标公司均已实现量产,导致燕东微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后发劣势。招股书显示,燕东微2022上半年的6英寸晶圆生产线、8英寸晶圆生产线、封测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33%、84.15%、67.99%,未达满产状态,反而较2021年有明显下滑。根据招股书,其晶圆制造业务客户数量增长明显,2020年、2021年新客户数量分别为14家、22家,2021年客户数量合计为63家。截至今年6月底,其晶圆制造业务在手订单合计金额3.6亿元。此次IPO,燕东微拟募资40亿元,有30亿元将投入基于成套国产装备的特色工艺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10亿元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一阶段预计2023年4月试生产,2024年7月产品达产,二阶段预计2024年4月试生产,2025年7月项目达产。*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