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中芯遇劫,华虹起飞
芯东西 | 2021-01-30 21:02:44    阅读:823   发布文章

芯东西1月28日报道,长期以来,国产NOR Flash“一哥”兆易创新的NOR Flash(闪存)代工订单由中芯国际包揽绝大部分,但现在情况似乎出现了变化——2021年1月份有消息传出,兆易创新已经将部分NOR Flash订单交付给大陆晶圆代工老二华虹半导体。

这一消息,同时把兆易创新、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和大陆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华虹推到了话题中心。

考虑到先期谈判和技术验证均需要时间,兆易创新与华虹半导体实际开始业务接触的时间,更早于消息传出的2021年1月份。

把时间线向前推,2020年,中芯国际迎来艰难时刻。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无视此前中芯国际的多次“辩解”,正式把中芯国际“拉”进了实体清单。

这意味着中芯国际开发10nm制程及更先进工艺的路径被阻断,更意味着中芯国际已成为美国瞄准的又一个“靶子”。


就在此时,兆易创新向华虹“转单”,客观上反映出产业链对中芯国际前途的担忧。

此时此刻,除了中芯国际未来将面临哪些具体的挑战?这一问题亟待回答外,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中芯国际遇阻、华虹订单量爬升的现象之下,华虹等其他大陆晶圆代工厂,能否承担起攻坚更先进制程工艺的行业使命?


01.中芯国际被“拉黑”后:前途未卜还是影响可控?


2020年,在感觉到中国科技企业崛起的危机之后,特朗普政府几番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大陆第一大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

9月份,美国商务部发布通知,以质疑中芯国际与军方有所关联为由,要求中芯国际的某些美国设备供应商需在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向中芯国际供货;11月份,美国国防部宣布将中芯国际列为“军事最终用户”,并从2021年底开始禁止美国投资者购买中芯国际股****。

对于特朗普政府的种种质疑,中芯国际一再予以否认,声明公司“一直合法依规经营”、“强烈反对美国国防部的决定,此举反映了美国国防部对本公司业务与技术最终用途的根本误解”等。

然而,多番剖白并未能成功阻止特朗普政府将中芯国际拉进“实体清单”。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


美国商务部官网写道:“实体清单要求美国出口商在向中芯国际供货前申请销售许可证,从而限制了中芯国际获取美国某些技术的能力。对于10纳米或10纳米以下的先进技术节点特有的半导体制造项目,供应商的销售许可申请将被拒绝,以防止这种关键的技术被用于支持中国的军民融合努力。”

那么,被拉进实体清单对于中芯国际及其客户们意味着什么?

在2020年12月20日发布的“中芯国际关于纳入实体清单的说明公告”中,中芯国际写道:“该事项对公司短期内运营及财务状况无重大不利影响,对10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研发及产能建设有重大不利影响。”


此前,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曾透露,中芯国际12nm、N+1工艺已经进入量产阶段,7nm技术的开发业已完成,预计在2021年4月启动风险试产。

现在看来,受制于“实体清单”,7nm的风险试产计划或被搁置。

回顾中芯国际各制程技术量产的时间线及其历年营收可以看到,每实现更先进制程技术的量产,中芯国际的营收会在接下来几年实现爬坡。

某种意义上来说,向10nm制程的“进阶”之路被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阻断后,中芯国际就失去了保证业绩持续爬升的一大“引擎”。



02.华虹集团:代工老二的“备胎”上位


实体清单对中芯国际的影响将在未来逐步显现。而在此时,大陆排名仅次于中芯国际的华虹集团,成为下游客户们的“最佳备选”。

据供应链消息称,兆易创新下单的NOR Flash产品将在华虹无锡12英寸工厂(华虹七厂)生产,采用55nm制程。

目前,华虹集团共有3座8英寸工厂、3座12英寸代工厂。12英寸代工厂分别为华虹五厂、六厂、七厂。其中,华虹五厂和六厂位于上海浦东;七厂位于无锡,在2019年落成并正式进入生产运营期。

在2020年11月10日公布的2020Q3财报中,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致辞表示:“华虹无锡12吋新产品的导入按工艺开发计划稳步推进,良率提升与产能爬坡速度远快于原计划。目前,12吋嵌入式闪存、逻辑射频与低压功率器件三大平台持续量产出货。第四季度还将有更多高压功率器件IGBT和超级结等新产品陆续交付验证。”

近年来,多座12英寸代工厂落地中国大陆。据SEMI数据显示,2017~2020年间全球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为62座,其中26座设于中国大陆、占全球总数的42%。


历数大陆晶圆代工市场中排名前十的玩家,具备12英寸晶圆量产能力的玩家有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台积电(南京)/台积电(中国)、联芯集成、武汉新芯及晶合集成。

当中芯国际成为特朗普政府“精准打击”中国科技行业的靶子,兆易创新等下游客户将目光转移至大陆代工老二华虹顺理成章。

可以看到,2020年第三季度,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华虹半导体营收仍达到2019年以来最高点。


除去12英寸产能得到兆易创新等下游客户的“青睐”,由于近期全球出现8英寸代工产能短缺,华虹半导体8英寸产线亦迎来机会。

从2020年中起,业界就传出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短缺的消息。此前中国台湾媒体Digitimes曾报道,由于全球8英寸代工产能吃紧,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芯片代工企业为2021年8英寸晶圆提价,紧急订单提价幅度甚至达到40%。

全球产能短缺成潮,拥有3条可量产8英寸产线的华虹半导体产能利用率持续旺盛,其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写道:“三座8吋厂第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


03.国产代工厂商的机遇与挑战


中芯国际被列入实体清单,以及全球范围内对8英寸产能的强劲需求,客观上为华虹半导体等国产厂商带来机遇。但同时,排名位于中芯国际之后的大陆晶圆代工玩家还面临着技术先进程度、外部政策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

目前,华虹半导体可量产的最先进制程是28nm,而中芯国际是大陆最有可能实现10nm及更先进制程技术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

2017年,前台积电、三星高管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带领中芯国际研发团队攻关各个制程节点。最终在2019年,中芯国际实现了14nm产线的量产。


从28nm进阶到14nm,中芯国际花费了近4年时间。

也就是说,中芯国际因受制于实体清单而无法推进10nm以下技术研发,或许就意味着中国大陆晶圆代工技术的发展停滞。


04.结语:华虹“吃饱”的偶然与必然


分析华虹收获新订单、营收爬升的原因,可以说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在于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客观上引起下游客户对与供应链安全的担忧。这种情况下,大陆排名第二的晶圆代工厂华虹成为客户们的最佳备选。另外,全球8英寸代工产能短缺的现实,也为华虹业绩向好吹来一阵“东风”。“必然”则在于,华虹在技术先进程度、产能等方面已然成为大陆晶圆代工业中的佼佼者。可以看到,2019年至今,其营收、毛利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回首2020,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席卷全球的8英寸代工产能短缺潮,客观上为华虹带来了一个业绩“起飞”的机会。同时,当我们把目光放到更加长远的未来,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业还需要更多的“华虹们”承担起使命、共同推动行业的建设与发展。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